潘迎珍,女,汉族,1991年5月出生,中共党员,厦门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艺术管理专业2009级本科生,2013年保送厦门大学研究生。曾荣获两次国家奖学金、国家励志奖学金、体育运动奖学金、优秀学生一等奖奖学金、艺术学院88音乐奖学金;获得全国大学生海洋文化创意大赛优秀奖、海峡两岸和平之星艺术人才选拔大赛金奖、福建省第十四届大学生运动会健美操第二名等奖项,并被授予厦门大学优秀共产党员、优秀毕业生、优秀三好学生、优秀志愿者、优秀支教教师等荣誉称号。
乐观进取 学习楷模
潘迎珍同学在高中阶段就因表现突出发展为学生党员,她能严格按党员的身份要求自己,处处起表率作用。她是一个品行端庄、道德高尚、乐观进取的好学生。
学习上,她顽强拼搏、勤于思考、敢于创新,成绩优秀;工作上,她担任班干部、学生会干部,工作踏实、吃苦耐劳、充满活力,能集思广益,带领团队把每件事干好,老师对她的评价是:“能做事、会办事。”生活中,她开朗活泼,团结同学,关心他人,乐于奉献,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学生。正是因为表现突出,所以她也获得了众多的荣誉。
自强不息 止于至善
她是个农家女孩,家里没有富足的生活条件。她有农家孩子朴实勤劳、自强拼搏的性格,却没有自卑、敏感的习性。正是凭着自觉、自立、自强、自信的作风,她才不断地超越了自己。大学第一学年,她获得了国家励志奖学金、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和艺术学院88音乐奖学金,但却以0.1分之差与国家奖学金擦肩而过,她在寻找差距的同时,更加严格要求自己,终于在第二、第三学年,以学业成绩和综合测评均名列年级第一,连续两年获得国家奖学金。第四学年,又以优异的成绩保送为厦门大学的研究生。从大学一年级下期开始,她就不再要家里拿钱,自己完全凭助学贷款、奖助学金和勤工俭学等完成了大学学业。她凭着诚实做人、老实做事的态度做好每件事,在连续三年担任艺术学院办公室学生助理期间,还被评为“优秀学生助理”。“自强不息、止于至善”是厦门大学的校训,也是她做人的准则。大学几年的不断积累和不懈努力,让她在2012年暑期赴美项目中经过层层选拔,最终作为厦门大学的唯一代表参加了“彩虹桥中外学生文化交流公益项目”,并作为此项目的中方学生代表,在新闻发布会上发言,中央教育频道和北京卫视对此进行了报道。
勤于实践 挑战自我
她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调查和课题项目研究,不断挑战自我。大学期间,她多次利用假期与同学结伴到福建、湖南、广东进行实地考察,调研民族音乐的发展情况。她曾多次到大企业、公司实习,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。在厦门大学建校90周年之际,她与五位同学共同设计并制作创意产品“厦大勤业小馒头”、策划并组织“鼎湘城”杯掰歌大赛献礼校庆。2012年7月,她赴福建宁德市屏南县参加海峡西岸台胞大学生夏令营实践。她参与了厦门大学2011年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和厦门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,并担任两个项目的负责人。她带领团队成员不断探索,通力合作,最终两个项目分别进入校级项目和国家级项目的评选,并成功结题。她撰写的文章《海峡经济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新模式探究》、《厦门环岛文化艺术创意产业发展及对策研究》、《厦金文化产业一体化发展刍议》还分别在《文艺生活》、《文学界》、《中国信息化》上发表。2012年5月,她与海洋与地球学院的同学撰写的《中国鲎文化产业链构想方案》,在由国家海洋局宣传教育中心、中国海洋大学、全国涉海高校教务联盟组织的全国大学生海洋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中,获得了全国优秀奖。
饮水思源 积极奉献
她带着感恩与理想行走,尽己所能,用心服务。她担任艺术学院学生会学生党支部书记、就业创业促进中心主任等职务,一直怀着“责任、服务、踏实”的信念,高质高效地完成工作,获得“优秀学生干部”和“学生工作积极分子”的称号。2010年10月,在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的组织下,她来到厦门市博爱康复中心,陪护自闭症儿童和残障儿童。也曾协助康复中心智障部完成义卖工作,并参与“有爱·无碍”义演活动。大学期间,她的各项志愿服务活动工时共计197小时,被评为“厦门大学三星志愿者”。2013年7月,作为准毕业生的她,在思明区“大手拉小手,爱心助成长”之“音为梦想,陶韵新声”爱心公益夏令营活动中,担任陶笛教师,秉着用心教学、尊重学生的理念,后被评为厦门市思明区“优秀青年志愿者”。当她得知厦门市翔安区珩厝小学需要支教老师,她毫不犹豫地参加了支教队伍,跟志愿者们一起上课,吃大锅饭,打地铺睡觉,到民居家洗澡,帮农民拔花生。她热情洋溢的教学和积极乐观的态度,赢得了师生的广泛好评,获得由翔安团区委颁发的“优秀支教教师”荣誉称号。
正因为“心存感恩”,所以“自强不息”;正是“志存高远”,所以“止于至善”。这就是潘迎珍同学大学生活的真实写照。